# 还木写完 ^^ 先开个坑

# 代码分析:

int __cdecl main(int argc, const char **argv, const char **envp)
{
  int v4[117]; // [esp+18h] [ebp-1D4h] BYREF
  __main();
  qmemcpy(v4, &unk_403040, 0x1C8u);
  vm_operad(v4, 114);
  puts("good,The answer format is:flag {}");
  return 0;
}

# 逐行解释:

  1. 函数签名:

    int __cdecl main(int argc, const char **argv, const char **envp)
    • 标准的 main 函数入口。
    • __cdecl 是调用约定,表示参数从右到左入栈,由调用者清理栈。
  2. 变量声明:

    int v4[117]; // [esp+18h] [ebp-1D4h] BYREF
    • 声明了一个包含 117 个整数的数组 v4
    • 注释指出了栈偏移量,表示 v4 位于栈帧的 [ebp - 0x1D4] 位置。
    • BYREF 表示该变量以引用方式传递给函数。
  3. 调用 __main()

    __main();
    • 这是编译器(如 GCC)在初始化时调用的函数,用于设置全局构造函数等。
    • 在逆向工程中,它通常可以忽略,对主要逻辑影响不大。
  4. 调用 qmemcpy()

    qmemcpy(v4, &unk_403040, 0x1C8u);
    • 将内存从 &unk_403040 复制到 v4 ,长度为 0x1C8 字节(456 字节)。
    • qmemcpy 类似于标准的 memcpy ,但可能是 IDA Pro 的内部函数。
  5. 调用 vm_operad()

    vm_operad(v4, 114);
    • 调用函数 vm_operad ,传入参数 v4114
    • 这里的 114 可能表示操作码的数量、数据长度或某个关键值。
  6. 输出信息:

    puts("good,The answer format is:flag {}");
    • 输出提示信息,告诉我们答案的格式是 flag {}
  7. 返回语句:

    return 0;
    • 标准的 main 函数返回,表示程序正常结束。

# 深入分析:

# 1. 理解数据复制操作:

  • 数据源 unk_403040

    • unk_403040 是未知的全局数据,位于地址 0x403040
    • 我们需要查看该地址处的数据内容,可能是加密的数据、字节码、操作码等。
  • 复制操作:

    • 456 字节的数据复制到 v4
    • v4 的大小为 117 * 4 = 468 字节(因为每个 int 是 4 字节),所以复制操作是安全的。

# 2. 分析 vm_operad() 函数:

  • 函数作用猜测:

    • 从函数名来看, vm_operad 可能表示 “虚拟机操作”。
    • 这暗示该函数可能是一个虚拟机解释器,执行传入的字节码或操作码。
  • 参数 114 的含义:

    • 114 可能表示操作码的数量或某个关键参数。
    • 可能与复制的数据长度或某种校验有关。

# 3. 反汇编 vm_operad()

  • 步骤:

    • 在 IDA 中,定位并反汇编 vm_operad
    • 分析函数的控制流程,查看是否有循环、跳转表或条件判断。
  • 寻找模式:

    • 操作码解析: 检查是否有读取 v4 中数据作为操作码的逻辑。
    • 栈操作: 查看是否有自定义的栈,用于模拟指令执行。
    • 关键函数调用: 寻找与字符串比较、加密解密、输出相关的函数调用。

# 4. 堆栈不平衡问题的原因:

  • 异常的栈操作:

    • 如果 vm_operad 在执行过程中直接修改了栈指针(如 ESP 寄存器),会导致 IDA 无法正确跟踪栈帧,出现堆栈不平衡的提示。
  • 解决方法:

    • 手动调整: 在 IDA 中,可以手动修改栈平衡,在函数属性中调整栈偏移。
    • 分析调用约定: 确保函数的入口和出口栈平衡,即进入和离开函数时,栈指针应恢复到相同的值。

# 5. 修改 call 指令的值为 0 的意义:

  • 跳过函数调用:

    • call 指令的目标地址修改为 0 ,相当于调用了一个空函数,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或无操作返回。
    • 在逆向过程中,这种修改用于跳过某些干扰性的函数,如反调试、反虚拟化或延时函数。
  • 保持栈平衡:

    • 即使修改了 call ,也需要确保栈的平衡。
    • 可以用 NOP 指令替换 call ,或者调整栈指针,使得程序继续正常执行。

# 可视化结构图:

# 函数调用栈:

[ 高地址 ]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命令行参数 envp      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命令行参数 argv      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参数个数 argc        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返回地址              | <-- 调用 __main() 压入的返回地址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返回地址              | <-- 调用 main() 压入的返回地址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旧的 EBP              | <-- 基指针 EBP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局部变量 v4[117]      | <-- 栈帧中的变量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[ 低地址 ]

# 程序执行流程:

  1. 开始执行 main()
  2. 调用 __main() :初始化操作。
  3. 数据复制:将数据从 unk_403040 复制到 v4
  4. 执行 vm_operad(v4, 114)
    • 可能解释执行 v4 中的数据。
    • 关键的逻辑可能在此函数中。
  5. 输出提示信息:告诉我们答案的格式。
  6. 程序结束:返回 0

# 成为逆向大师的指导:

# 1. 深入分析 unk_403040

  • 查看数据内容:

    • 在 IDA 中,跳转到地址 0x403040 ,查看数据是否为可读字符串、操作码或其他格式。
    • 如果是字节码,尝试手动解析。
  • 数据模式识别:

    • 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加密或混淆迹象。
    • 如果数据不可读,可能需要解密或解码。

# 2. 解析 vm_operad() 的逻辑:

  • 反汇编并注释:

    • 逐行反汇编 vm_operad ,添加注释,理解每个指令的作用。
    • 关注寄存器的使用、条件跳转和函数调用。
  • 构建操作码表:

    • 如果 vm_operad 是解释器,可能有一个操作码对应的指令集。
    • 建立操作码与指令的映射,模拟执行过程。

# 3. 解决堆栈不平衡:

  • 理解栈帧结构:

    • 熟悉函数调用约定,如 cdeclstdcall 等。
    • 理解栈指针(ESP)和基指针(EBP)的变化。
  • 修正 IDA 中的堆栈信息:

    • 使用 IDA 的功能,手动设置函数的栈调整值。
    • 在函数属性中,设置正确的输入输出栈大小。

# 4. 实践调试技巧:

  • 使用调试器:

    • 在动态调试器(如 OllyDbg、x64dbg)中运行程序,观察运行时的行为。
    • 设置断点,查看寄存器和内存的变化。
  • 脚本和自动化:

    • 利用 IDA Python 编写脚本,自动提取和分析数据。
    • 学习使用其他逆向工具,如 Ghidra、Radare2。

# 5. 解决逆向挑战:

  • 寻找密钥或 Flag:

    • 关注 vm_operad 中的比较、循环和条件跳转。
    • 可能需要输入特定的数据,或者从 v4 中提取信息。
  • 学习常见的加密和编码方式:

    • 熟悉 Base64、异或加密、移位加密等常用技巧。
    • 了解字符串加密和解密的过程。

# 总结:

通过逐步分析代码,我们了解到:

  • 程序从全局未知数据 unk_403040 中复制了一段数据到本地变量 v4
  • 通过调用 vm_operad ,可能对这段数据进行了解析或执行。
  • 输出的信息提示我们,答案的格式是 flag {}

要进一步解开这个逆向题,需要:

  • 深入分析 vm_operad 的逻辑,理解其功能。
  • 可能需要模拟或重现 vm_operad 的执行过程。
  • v4 或其他数据中提取出隐藏的 flag

建议:

  • 耐心研究:逆向工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,逐行理解代码。
  • 多练习:通过解决更多的逆向题目,积累经验。
  • 学习基础:巩固计算机体系结构、汇编语言和操作系统的知识。
  • 交流讨论: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你的发现,可以获得新的思路。

希望以上分析对你有所帮助,继续努力,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逆向工程师!\

好的,让我们进一步分析 vm_operad 函数的具体实现,逐步理解它的逻辑和可能的用途。

# 代码分析:

int __cdecl vm_operad(int *a1, int a2)
{
  int result; // eax
  char Str[200]; // [esp+13h] [ebp-E5h] BYREF
  char v4; // [esp+DBh] [ebp-1Dh]
  int v5; // [esp+DCh] [ebp-1Ch]
  int v6; // [esp+E0h] [ebp-18h]
  int v7; // [esp+E4h] [ebp-14h]
  int v8; // [esp+E8h] [ebp-10h]
  int v9; // [esp+ECh] [ebp-Ch]
  v9 = 0;
  v8 = 0;
  v7 = 0;
  v6 = 0;
  v5 = 0;
  while ( 1 )
  {
    result = v9;
    if ( v9 >= a2 )
      return result;
    switch ( a1[v9] )
    {
      case 1:
        Str[v6 + 100] = v4;
        ++v9;
        ++v6;
        ++v8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2:
        v4 = a1[v9 + 1] + Str[v8];
        v9 += 2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3:
        v4 = Str[v8] - LOBYTE(a1[v9 + 1]);
        v9 += 2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4:
        v4 = a1[v9 + 1] ^ Str[v8];
        v9 += 2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5:
        v4 = a1[v9 + 1] * Str[v8];
        v9 += 2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6:
        ++v9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7:
        if ( Str[v7 + 100] != a1[v9 + 1] )
        {
          printf("what a shame...");
          exit(0);
        }
        ++v7;
        v9 += 2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8:
        Str[v5] = v4;
        ++v9;
        ++v5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10:
        read(Str);
        ++v9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11:
        v4 = Str[v8] - 1;
        ++v9;
        break;
      case 12:
        v4 = Str[v8] + 1;
        ++v9;
        break;
      default:
        continue;
    }
  }
}

# 逐行解释:

  1. 变量声明:

    • int result; :用于存储函数返回值。
    • char Str[200]; :字符数组,用于存储字符串或数据。
    • char v4; :临时变量,用于存储中间计算的结果。
    • int v5, v6, v7, v8, v9; :多个整数变量,用于索引和计数。
  2. 初始化:

    • v9 初始化为 0 ,作为主循环的索引。
    • v5 , v6 , v7 , v8 也初始化为 0 ,它们分别用于处理字符串和跟踪状态。
  3. 主循环:

    • while (1) :无限循环,直到 return 语句。
    • result = v9; :在每次循环开始时更新 result 为当前索引。
    • if (v9 >= a2) return result; :如果索引 v9 超过输入参数 a2 ,则返回当前结果,结束循环。
  4. switch 语句:

    • 根据 a1[v9] 的值进行不同操作, a1 是输入的整数数组。

# 每种情况的分析:

  • case 1:

    Str[v6 + 100] = v4;
    • v4 存入 Str 数组的偏移量 v6 + 100 ,并更新 v6v8
  • case 2:

    v4 = a1[v9 + 1] + Str[v8];
    • a1 中下一个元素与 Str[v8] 相加,结果存入 v4 ,并将 v9 增加 2
  • case 3:

    v4 = Str[v8] - LOBYTE(a1[v9 + 1]);
    • Str[v8] 减去 a1[v9 + 1] 的低字节(使用 LOBYTE ),结果存入 v4
  • case 4:

    v4 = a1[v9 + 1] ^ Str[v8];
    • 使用按位异或操作将 a1[v9 + 1]Str[v8] 进行运算。
  • case 5:

    v4 = a1[v9 + 1] * Str[v8];
    • a1[v9 + 1]Str[v8] 相乘,结果存入 v4
  • case 6:

    ++v9;
    • 仅增加 v9 ,不进行任何其他操作。
  • case 7:

    if (Str[v7 + 100] != a1[v9 + 1]) {
        printf("what a shame...");
        exit(0);
    }
    • 检查 Str[v7 + 100] 是否等于 a1[v9 + 1] ,如果不等,则打印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。
  • case 8:

    Str[v5] = v4;
    • v4 存入 Str 数组的偏移量 v5 ,并更新 v5
  • case 10:

    read(Str);
    • 从输入读取数据到 Str 中。
  • case 11:

    v4 = Str[v8] - 1;
    • Str[v8] 减去 1 ,结果存入 v4
  • case 12:

    v4 = Str[v8] + 1;
    • Str[v8] 加上 1 ,结果存入 v4
  • default:

    • 不执行任何操作,继续循环。

# 潜在用途分析:

# 1. 逻辑概述:

  • vm_operad 函数似乎是一个简单的虚拟机或解释器,它根据传入的指令数组 a1 逐步操作数组 Str 和变量 v4
  • 这个函数可以执行多种操作,如加法、减法、乘法、异或等,处理相应的数据并将结果存储在 Str 中。

# 2. 关键指令:

  • 读入数据:通过 read(Str) 可能是让用户输入数据以进一步处理。
  • 条件检查:在 case 7 中,如果输入不匹配,会导致程序退出,表明某些输入的有效性检查。

# 3. 输出逻辑:

  • puts("what a shame...") 提示可能与程序的输入或逻辑错误有关,提示用户输入的值不符合预期。

# 建议的进一步步骤:

  1. 观察输入数据结构:分析传入的 a1 数组内容,特别是其在 main 函数中是如何被填充的。
  2. 跟踪执行:使用调试工具逐步跟踪 vm_operad 的执行,观察 Strv4 的变化。
  3. 构造测试用例:通过手动构造适当的 a1 数组来观察函数的行为,以找到可能的输出或 flag

希望这个分析对你进一步理解 vm_operad 的逻辑有帮助!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更深入的讨论,请告诉我!